阳光教育,使命光荣
来源:未知
日期:2020-01-10 09:38 点击次数:
(校长寄语十六)
一个国家的强大,根基在养正;一个民族的复兴,关键在教育。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须遵循教育规律,实施阳光教育。
一、 造就理想信念的坚定者
在自然界有一种“行走树”,其根可帮助它在极其复杂的环境里,不断地向阳光充沛的地方长出新根,向前移动。正是这向阳的坚定,使它总是枝繁叶茂而成为常青树。
青少年处于人生成长的关键阶段, 知识体系搭建尚未完成,价值观塑造尚未成型,恰如小树一样, 如果理想信念的“阳光”跟不上,就有可能走偏长歪。
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而怎样培养人则是教育的关键。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其方向是“社会主义”,其素养是“建设者和接班人”。教育工作培养的人,必须是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必须是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有志之才。
我们要旗帜鲜明、凝心聚魂,心怀未来、信念如磐,忠诚笃信、高风亮节,用理想唤醒沉睡的灵魂,用信念支撑律动的生命,培养造就信仰不迷茫、精神不迷失、“三观” 不疏漏的一代新人。
二、培植向上向善的奋进者
歌德说过:“谁不能主宰自己,便永远是一个奴隶。”人生,从来没有不需要抵抗重力的飞翔,也没有随随便便轻而易举地成长。同在天上飞的鸟儿和白云,鸟儿飞得自由自在,云却始终无法自控行进的方向。区别就在于鸟儿自己在飞,而云一直被风吹着走。价值选择与行为状态截然不同,决定着结果大相径庭。
青少年生逢中华民族最美好的时代,正处于人生最美好的阶段,既风华正茂,意气风发,也面临着各种各样的考验。身处人生的拐点,能否挺起脊梁,向上向善?面对利益的诱惑,能否站稳脚跟、不改初心?这,需要我们举旗亮剑、激扬精神,教育与引导学生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导航定位,不断校正人生的价值坐标,汇聚起同心同德、同心同向的前行力量。
教育不仅要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还要引导学生的品德修养、价值追求和精神品格发育。如何让学生学会感恩、学会助人,学会宽容、学会自律,德育不能凌空蹈虛、陈旧迂腐,而要既立意高远,又接地气,从做好小事、管好小节起步,引导学生感受时代脉动、思考社会问题,培养有理想、有责任、有担当的阳光情怀,为整个人生打下向上向善的价值基础。
三、扶持守正创新的搏击者
“我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这就决定了我们的教育必须把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培养有精神根脉、有家国情怀、有自觉担当“全面发展的人”。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立义教育的性质和标识。我们要把中华文明孕育的优秀传统文化、中国共产党领导广大人民大众在伟大斗争中积淀的红色文化和社会主义建设中凸显的先进文化,作为学生提升素养、涵养德行的重要内容。守正创新、丰湛灵魂,不断激活精神力量、厚植爱国基因、鼓起奋斗风帆,让“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在学生心中扎根发芽、开花结果。
传承守正很重要,创新培育更关键。作为教师,要具备粗中取精的信息筛选力、去伪存真的知识鉴别力、把握时代大势的洞察力,从容不迫,砥砺前行。
守正创新离不开课堂,但也不能囿于课堂。我们要鼓励学生在敏于求知、勤于学习、敢于创新、勇于实践的过程中主动领悟和把握。让学生学会思考、触类旁通。因为会思考、善创新是人类“最强大脑”,是克服困难走出迷茫的“金钥匙”。
一个人拥有大量知识,如果是未经自己思考加以吸收的,只会“学而不思则罔”。今天,我们把创新置于新发展理念之首,意味着没有创新创造不行,创新创造慢了也不行。面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我们比任何时候都更需要有创新性思维的英才,都更需要充分释放创造激情,都更需要深情关注每一个学生人生出彩的无限可能。
“历史只会眷顾坚定者、奋进者、搏击者,而不会等待犹豫者、懈怠者、畏难者。”每一个学生都是花朵,陪伴着他们沐浴阳光和风雨,教育引导他们筑牢“不畏浮云遮望眼”的理想信念、涵养“永远在路上”的向上向善、秉承“一锤接着一锤敲”的守正创新,我们使命神圣!
2020年已经到来,让我们在新的一年里,只争朝夕、不负韶华,为ope体育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做出新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