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格局的奶奶
来源:未知
日期:2019-11-29 09:49 点击次数:
一天,我开车行驶在往学校的路途中,接到一位老师的电话。果然不是好事,原来A班的小雷受伤了。说实话,老师最怕的是安全问题,班主任整天是提心吊胆。
“安全”两字如一把悬着的利剑,让老师时刻如履薄冰。
学校曾因管教过严,一个孩子跳远时摔破了皮,家长冲进校园要揍老师;一个孩子在游戏时磕破了嘴唇,家长逼老师写保证书;一个学生不做作业,老师罚他站一会儿,家长说是歧视孩子……这一切,只要想到,让人不寒而栗。
来不及多想,我赶快嘱咐这位老师,按照平时突发事件的处理方法进行救护,再及时通知家长,马上速送医院诊疗。
到校后,我和孩子的班主任老师、一位德育主任组成了一个团队,以最快的速度把孩子送到医院。医院就在学校不远的地方,孩子的妈妈、奶奶也及时赶到医院。
当家长赶到医院时,班主任老师心疼而内疚地向家长道歉:“对不起,孩子受伤了,我们也心疼,我们有责任。”并告知家长事情真相——孩子在玩耍时,不小心刮烂了眼皮。我们虔诚地等待家长的发火、指责。当时孩子奶奶的行为让我们异常感动,她没有一丝责备,而是反过来宽慰老师:“老师,你们不要急,男孩子总是要磕磕碰碰长大的”一句话说得我们心生温暖,另一位老师泪流满面。

说实话,孩子受伤,哪个家长不心疼,但奶奶表现的如此大度和淡定实属少见。
当医生提出要缝针时,老师正在为是去美容科和眼科缝针为难时,奶奶当机立断:去眼科,眼科医生水平高!奶奶的果断选择,这也正是我们老师所希望的。但我们不能为家长作主。家长不脆弱,孩子也会变得坚强起来。小雷丝毫不娇气、不胆怯,缝针的整个过程孩子十分配合,虽然疼痛时哼了几声,但是一切听从医生嘱咐,顺利地完成了缝针术。
给孩子缝针时,还未开始,奶奶叫妈妈:“你还是去外面吧,我和老师一起帮忙。”小雷的妈妈,我接触过。她曾在我校开展的一次亲子活动中,因为一件小事与孩子发生误会而大哭,感情脆弱。看来奶奶十分了解妈妈。
在处理孩子伤口、打麻药的过程中,奶奶表现出了大气与坚强。她一边鼓励小雷,一边宽慰老师,不禁让人肃然起敬。
在缝针过程中,奶奶一边抓住小雷的双手,一边淡定地和老师说着发生在小雷身上的一些事。小雷被奶奶吸引了,似乎早已忘记了疼痛。
第二天,小雷奶奶照往常一样把孩子送到了学校。按以往经验,一般家长都会要求老师给予孩子特别照顾,或者为孩子请假。小雷奶奶却不然,她和平常一样,和老师悄悄说:“不用特别关照,只要注意别让他用手抓或别的同学碰到伤口就行了。”真让人不敢相信,这位老人如此懂得教育的真谛——成人越淡定,孩子内心越没负担。
在奶奶的眼里,孩子受伤,如同平时生病一样,看了医生,吃了药,就可以康复了。没有强化和暗示,没有犹豫和纠结,我们再一次被感动了。
第三天,小雷伤口上的药棉布取下来了,我们几位老师都担忧地问:这样会不会受到感染?其他孩子如果碰到伤口怎么办呢?奶奶却说,医生说这样康复的快,不容易感染。
几天后,可以拆线了。班主任老师提出要陪同家长一同去拆线。奶奶一口拒绝:“不用了,你们老师这么忙,还有那么多孩子需要照管,我和小雷爸爸去就行了。”
在家校合作中,因为有了如此大气的家长,我们对待孩子的教育工作才有了更大的动力和热情。才有了沉甸甸的责任!
感谢老人,尊敬的奶奶,对我们工作的充分理解和支持,这个无比优秀的榜样,给我们上了生动的一课:凡事多换位思考,多站在对方的角度想想,也许美好的格局和胸怀就会慢慢形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