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家庭教育
来源:荣敏
日期:2019-11-08 10:45 点击次数:
对于每个人来说,家庭教育是再熟悉不过的事情了。家长为了孩子的成长成才倾注了大量的心血,但能说清楚“家庭教育是什么”这一问题的却不多。
在现实社会中,不难看到,有的父母把孩子和钱都交给了学校和社会教育机构,却不知道家庭对于孩子意味着什么;有的父母成了老师的“助教”,把大部分精力花在了围绕孩子的课堂、课本的知识学习上,却眼不见“耕了人家的地,荒了自家的田”;有的父母责怪孩子“逆反”,却不了解孩子的特点和需求、没有确切地意识到是大人在跟孩子“对着干”;有的父母总是抱怨学校、指责社会,却忽略了父母离孩子最近、最该对孩子负责的是自己……
反思我们多年来的家庭教育指导,大多针对孩子的具体问题给家长“支招儿”,缺少对家长的基础教育,没有给家长提供科学研究基础上的诠释,以致部分家长在教育孩子的实践中茫然、困惑,甚至遇到问题时不知所措。
也就是说,如果对家庭教育的理念和内涵理解偏颇,实践中就难免产生失之毫厘谬之千里的错误。
经知:家庭教育是在家庭中发生的教育活动,家庭教育是以亲子互动为中心的教育活动,是成年人按照期望的目标在家庭生活的各个方面、持续不断地教育和影响孩子的过程,也是家庭成员相互学习和相互影响的过程。
家庭教育的本质特征体现在六个方面:
一、家庭教育是以亲子为中心的教育活动
家庭教育是家中的成年人与孩子之间的互动,主要是父母与子女之间的互动。父母与子女的关系具有不可选择、不可随意解除的属性。所以,为人父母者必须履行对未成年子女抚养教育的法定职责,这决定了父母是孩子教育的主角。这种教育不是简单地对孩子进行空洞的说教,更多的是为孩子创造良好的家庭生活和人际交往环境,是悉心地陪伴孩子,倾听、陶冶、启发孩子,用生命影响生命。
因此,家庭教育的过程也是父母自身的学习和自我完善的过程。

二、家庭教育伴随家庭生活而进行
家庭教育是在家庭私域中发生的,主要特点是分散、随机和潜移默化。它的教育内容、方式和意图蕴含于日常生活之中,不仅仅是大人对孩子的直接教育,同时也表现为间接因素的教育或影响。
家庭教育分散于家庭生活的各个环节。从物质生活的吃、穿、用,到精神生活的家风、家规、人际关系,以及文化生活中的读书、娱乐、休闲等,都包含着教育的因素。这种分散性也使得家庭教育具有鲜明的针对性,父母更容易在日常生活中了解孩子,有的放矢实施教育。
在家庭成员的自由接触中,既有教育者对受教育者的无意影响,又有有目的、有意识的教育。各种社会观念、行为都会影响孩子价值观的形成和行为习惯的养成。作为长者,能敏感而机智地抓住教育时机予以正确引导,会起到避免消极因素、强化积极因素的作用。
在日常生活中对孩子起作用的,是家庭的环境氛围和长者的言谈举止,这些因素往往没有掩饰,不包含虚假的成分,对孩子的教育作用时时处处存在着,对孩子耳濡目染,这是一种由外而内的浸润。
三、家庭教育是一种终身教育
家庭教育随着孩子出生即开始了,它贯穿于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涉及人生的方方面面,是从婴幼儿、青少年教育到中老年自我教育的有机衔接统一,前一阶段是后一阶段的基础,后一阶段继续前一阶段的成效。
家庭教育的终身性,决定了每个家庭成员都应是自主学习者,也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这是现代社会终身教育的本质特征,体现了代际之间新型的、平等的关系,有利于家庭每个成员的主动发展、全面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说,教育孩子的过程也是父母的学习过程,同时也是大人与孩子共同成长的过程。
四、家庭教育内容具有全面性
家庭教育的内容涉及孩子生存和发展的方方面面,其全面性是学校教育、社会教育远远不及的。学校有自身规范化的知识体系和教育内容,社会教育涉及不同的领域、满足孩子特定的学习需求。而家庭教育不仅涵盖我国教育方针提出的“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还有基本生活技能、良好行为习惯、积极心理状态、良好社会适应能力及为人处世的本领等内容。这些内容在课堂上、书本中学不到,却对人的一生有着重要影响,这些均融入家庭生活的点点滴滴之中。可以说,家庭教育是一种内容全面的“全人教育”。
五、家庭教育效果具有可持续性
家庭教育不仅仅是为了当下,而是为孩子的可持续发展打好基础。
对孩子而言,学校教育和社会机构的教育是有阶段性的。无论是幼儿园、小学、中学、大学,无论是参加什么培训班,学生毕业、结业了,老师的任务也就完成了,学习效果通过检测一目了然,而检验家庭教育的效果不完全在当下,目前也没有固定的衡量标准。家庭教育在孩子幼年时打下的基础,尤其是人的生存能力、价值观、行为习惯等方面,往往更多的是在孩子脱离父母、长大成人之后表现出来的。
因此,家庭教育更要注重人的可持续发展,既满足孩子当下的需求,又要注重培养其今后所需要的良好人格素养和各种能力。
六、家庭教育具有自身的局限性
家庭教育的局限性主要表现在:家庭的客观条件和长者的素质时而会制约家庭教育效果,某些不利于孩子成长的因素很难通过外力而改变;家长的专业训练不足,使家庭教育存在不可避免的盲目性,致使教育观念偏颇,教育方式不良,教育能力欠缺等问题普遍存在;由于家庭人际关系的特殊性,教育者容易在教育活动中感情用事;家庭生活范围狭窄和家长缺少对教育认知的宏观视野,不适应孩子成长的新特点和社会发展的新趋势,家庭教育内容与方式受到限制,难以在孩子教育上有的放失。
家长应努力学习家教知识,不必以老师教学生的标准作为评价自己教育孩子的标准;家长应做家庭该做的事,把该做的事做好,力求做到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实现互补,这才是明智的选择。